03月26日, 2023
一、2023我国最新退休政策一览
一、企业职工退休政策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劳动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退休:
(一)男性满60岁,女性满50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是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具体规定:从事高空和特殊重体力工作累计满10年,从事井下和高温工作累计满9年,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累计满8年。)男满55岁,女满45岁连续工龄满10年时
本款的规定也适用于与劳动者有相同劳动条件的基层干部。
(三)男性满50岁,女性满45岁,连续工龄满10年,经医院证明,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因劳动致残,经医院证明,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机关干部退休政策
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干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退休:
(一)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参加革命活动年限满10年的
(二)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参加革命活动年限满10年,经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
(三)因工作致残,经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
三、身份认定困难的其他退休政策
(一)女职工岗位难以认定为劳动者或者干部(技术)岗位的,以及女职工进行内部退养后,均可根据选定的退休年龄办理退休年龄,即在50岁至55岁之间,女职工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公司同意后,选定退休年龄,并以选定退休年龄满岁的当天为基准,计算退休待遇,办理退休手续。
(二)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单位,职工在用人单位内由原劳动者岗位转为干部(技术)岗位或者由原干部(技术)岗位转为劳动者岗位的,应当及时将其变动情况报告保险所对应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养老经办机构必须记录下来。在新单位工作一年以上的,按照目前单位的退休条件进行退休。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是什么
二、所谓“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
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是指以相对宽松和稳妥的方式逐渐延长退休年龄,每年延长几个月,或者每隔几年延长一岁。
国际上已经有成熟的做法,流行的有以下两种。
一个是每年晚3个月,4年可以晚1岁
另一种是每年晚4个月,3年可以晚1岁。
同时,“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还将区分男职工、女职工、干部、工人等法定退休年龄,在实施改革方案时也将制定不同的政策。
总的来说,“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强调稳定而非迅速,正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建议的那样,“按照小幅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推迟法定退休年龄。”。
三、为什么提出延长退休年龄政策
中国的退休年龄在1951年制定,采用强制性的退休制度。但是,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健康状况的改善、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需要延长退休年龄。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2000年进入老龄社会。过去20年,中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一趋势基本上不可逆转。另一方面,人口的预期寿命持续延长,到2020年达到77岁。另一方面,生育率一直在下降。有人预测,今后中国人口将出现负增长。
除了人口老龄化之外,养老负担也很重。有预测说到2035年年金余额会出现问题,现在需要进行未雨绸缪、不合理参数的改革。
延长退休年龄对缓解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减少和减轻社会养老负担具有特别显著的作用。延长退休年龄,相当于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对养老基金的平衡也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因此,各个国家实际上都采用了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
王洋:提出“延长退休年龄”主要是为了应对我国当前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下可能面临的挑战。目前人口结构变化最显著的两个趋势是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在现行养老金制度下,“倒金字塔”的年龄结构将给财政带来越来越大的负担。“延长退休年龄”可以缓解一定的财政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退休年龄要适应劳动意愿、生产力水平和劳动价值周期。与第一次规定法定退休年龄相比,我国人力资本(如教育水平、健康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采用弹性的阶段性延迟退休政策,可以更长时间地释放希望者继续创造劳动价值的潜力,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